【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体育勇担当之山东省体育中心:奋进在时代大潮中

日期: 栏目:半岛体育 浏览:

  半岛,半岛体育,半岛体育app,半岛官网,半岛电竞,半岛真人,半岛棋牌,半岛体育官网注册,半岛体育官方app下载,半岛体育官方注册网址,半岛体育平台官网注册链接,半岛体育app下载,半岛体育怎么样,半岛体育官网,半岛体育登录入口,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半岛最新入口,半岛下注,半岛投注在省体育中心体育馆北侧广场东侧,矗立着一座拥有30年历史的“山东省体育中心标志塔”,塔下集资纪念墙上金光闪烁的碑文讲述着上世纪80年代全省集资建设省体育中心的壮举。据了解,今年10月,省体育中心对集资纪念墙进行了打磨清洗、刷底漆以及3遍金箔漆描绘,整面墙体焕然一新。省体育中心有关负责表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历史,才能面向未来、昂首前行。正是在标志塔和集资纪念墙的指引下,‘办人民满意的省体育中心’才能永远在路上。”

  “这里在省体建设之前是一个名叫‘王庄’的村庄,临近英雄山,是距离市中心挺远的地方。”市民商先生说,“省体是济南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这么多年建设,这里成了济南市中心区域了。”据了解,省体育中心是由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培根规划设计,济南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施工建设的。省体育中心“一场两馆”的建设分为三步,耗时近15年。其中,建设最早的是体育馆,1973年成立山东省体育馆建设工程指挥部,1975年动工兴建,1978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14349平方米,可容纳8000名观众;游泳馆于1985年4月动工兴建,1986年11月落成,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可容纳2000名观众;体育场最晚落成,1986年3月动工兴建,1988年1月落成,建筑面积5541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43700人。1987年11月,经省编委批准,正式建立了“山东省体育中心”,对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进行统一管理。从那时起,省体育中心就成为了济南的新地标,成为了山东体育场馆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在当时,像省体育中心规模的体育场馆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吸引了不少其他省市的体育人前来参观,、万里、、、谷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省体育中心视察。

  在并不富裕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这么大规模的体育场馆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省体育中心体育场原副场长李鸿飞,全程参与了体育场建设,对施工情况印象深刻,他说:“我是1986年调到省体育中心工作的,主要是配合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一些设计工作。兴建体育场的时候时间紧、任务重,真的是边设计边施工。体育场南部临近山根,整片区域在施工时是全部下挖,施工难度和工程量是非常大的,经常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省体育中心退休职工陈丙联,1975年来到体育馆建设工程指挥部工作,参与了体育馆的施工建设,对体育馆建设的艰辛颇有体会。他介绍到:“当时的条件很艰苦,真是可以说没日没夜地工作啊。当时我主要负责‘跑’建筑材料的工作,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好多建筑材料的购买需要跑计划经济委员会,甚至需要找省长签字才能买到。我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在全国各地购买建筑材料,记得在湖北购买外墙用的黄石子时候,光协调拉货的火车皮就等了十几天时间。”

  省体育中心建设的过程中,给全省人民最大的印象便是一人一元的筹资。1984年,省委、省政府加强了对体育工作的领导,一个关心体育、支持体育、兴办体育的热潮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兴起。决定兴建省体育中心体育场之后,由于专项资金供应不足,省政府发出了“只要一人出一元钱,省体育中心就能建起来”的号召。为了筹得建设资金,山东省发行了省体育中心建设集资奖券,从1985年1月至5月,历时4个多月,共完成奖券发行数6090万元,加上市、地、县计划外集资660万元及捐款80万元,实际集资达6830万元,有力支援了省体育中心建设,是山东体育史上的一大壮举,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场集资得到了全省人民的高度理解和支持。陈丙联在1985年参加了省体育中心建设集资办公室的工作,对当年集资工作记忆犹新。“省委、省政府对省体育中心体育场的建设是极为重视的,当时的常务副省长李昌安基本上每周都要去看工程的进度。”陈丙联说,“这场全省规模的筹资得到了各地群众的积极响应,我记得当时有好多老书法家、画家开展义卖活动支持省体育中心建设,还有一位来自冠县的农民,带着孙子到济南捐款,得到了李昌安的接见。”

  自体育馆建成特别是省体育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承接了大量大型体育赛事和运动会,逐渐成为了济南市乃至山东省竞技体育的“圣地”。自1979年8月体育馆首次承接济南国际体操邀请赛这一国际赛事开始,省体育中心先后承接了中国跳水公开赛、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花样游泳冠军赛、国际女排邀请赛、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世界超级明星队女排对抗赛、第十三届亚洲杯足球赛、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等数十场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运动会,同时还是国家跳水队山东训练基地、19年的山东鲁能泰山队主场、12年的山东男篮主场,见证了山东竞技体育的辉煌历史。

  1988年10月23日至11月2日,全国城市运动会在省体育中心举行,这届运动会设田径、游泳、举重、射击足球、篮球等12个项目,来自全国40个城市代表团的2329名运动员参加了决赛阶段的比赛。这是省体育中心成立后首次承接的全国性大型运动会,也是完工后的省体育中心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首次集中展示,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万余名裁判员、运动员以及参观学习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确保城运会万无一失,1988年6月,省里先行在这块场地上进行了第十四届省运会。”在谈到1988年全国城市运动会时,李鸿飞说,“当时,我国的体育器材厂一般都做大型的比赛用器材,运动会所需的好多小型体育用品都不生产。为了保障好这两场运动会,像小旗、距离牌、道次牌等体育用品都是我们职工自己动手、没日没夜做的。”

  2004年,第十三届“亚洲杯”足球赛在北京、成都、重庆和济南举行。作为比赛场地,升级改造后的省体育中心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了承办“亚洲杯”,2002年至2003年,省体育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工程,硬件设施得到全面升级改造,功能用房、观众座席、彩色显示屏、消防监控、安保监控等都达到了国内一流,这也使得省体育中心成为了当时全国最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之一。据介绍,在承办“亚洲杯”的体育场馆中,省体育中心是首个通过亚足联场地验收的场馆。“亚洲杯”期间,省体育中心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得到了亚足联和中国足协的充分肯定,有力提升了济南乃至山东的形象。

  2009年10月16日至28日,山东承办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作为分赛场,省体育中心严格按照组委会要求做好赛事保障工作,确保比赛有条不紊地进行,得到了一致好评。游泳馆主办了男子和女子水球比赛项目,体育场承办的男子足球1/2及1-4名决赛,男子足球(U16)小组赛、1/4决赛、1-4名决赛,体育馆承办了男子篮球1-8名决赛等比赛项目。比赛结束后,省体育中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筹办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名职工被授予“山东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5名职工记“一等功”。

  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至2012年伦敦奥运会共计7届奥运会,素有“梦之队”之称的中国国家跳水队在出征前均在省体育中心进行赛前封闭式训练。省体育中心充分挖掘资源,为国家跳水队训练期间提供了全方位优质的服务和保障,在训练、住宿、餐饮等方面为运动员和教练员解除了后顾之忧,得到了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上上下下高度赞誉。正因如此,省体育中心被誉为“奥运会跳水金牌的摇篮”。1992年,省体育中心游泳馆被中国游泳协会定为中国跳水队训练基地;2008年,省体育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山东省体育中心国家跳水训练基地”;2012年,中国跳水队山东训练基地(体育宾馆)正式投入使用,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洁净明亮的训练场所、安全营养的膳食调配以及高质量的管理服务得到了中国国家跳水队普遍赞誉。

  1993年12月,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正式成立,并由省体育中心代为管理。1998年1月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成立,泰山队正式移交鲁能。自1994年联赛职业化开始到2012年19年的时间里,省体育中心见证了泰山足球队的辉煌和成长,见证了山东足球的风风雨雨,见证了4次顶级联赛冠军、4次足协杯冠军、1次中超冠军。正是如此,省体育中心成为了鲁能球迷永远的“圣体”。2018年8月,2018中超俱乐部预备队联赛鲁能预备队主场搬迁至省体育中心体育场,2018赛季剩余的9场鲁能预备队主场比赛将在省体育中心举行,受到了众多球迷和媒体的关注。鲁能球迷杨先生感叹:“上小学时第一次接触泰山队,就是来到省体看鲁能泰山队的比赛。相信大家都对‘圣体’有一种情结、一种情怀。”

  自1995-1996赛季开始征战CBA以来,山东男篮共有12年将主场放在省体育中心体育馆,并在这里取得过CBA联赛亚军的好成绩,是山东男篮的“福地”,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特别是2014-2015赛季山东高速集团接手山东男篮以来,省体育中心同山东男篮进行了吃、住、赛、训、冠名等全方位合作,在场地服务、安全保卫、后勤接待等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充分认可,为山东男篮取得优异成绩贡献了力量。2018年8月,山东男篮结束了与山东高速集团的合作,由山东西王集团接手,新赛季的主场仍然是省体育中心体育馆。

  2012年之前,省体育中心“一场两馆”的重点工作是保障专业比赛、训练和大型文体活动,体育竞赛和经营创收功能远超服务全民健身。2012年以来,省体育中心努力探索和实践省属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新型运营模式,将原来“竞技体育、经营创收、全民健身”老三项任务调整扩充为“全民健身、赛事服务、场馆经营、体育产业、体育文化、驻训保障”六项任务,确定了多元化的运营格局,把全民健身工作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提出了“退商还体”战略,体育产业份额不断增加,逐步确立了“打造全民健身基地”、“办人民满意的省体育中心”新的目标任务。

  转变运营思路的6年间,省体育中心不断挖掘潜力,规划、建设、开放了大批公益性场馆和场地,服务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5月,篮球主题公园南区建成;2013年5月,健身长廊建成;2013年8月,体育场内场塑胶跑道更新完成;2013年8月,篮球主题公园北区建成,并将开放时间延长到21时;2014年4月,体育馆北环廊乒乓球场地对外开放;2014年5月,体育场内塑胶跑道开放时间延长至17时30分;2014年5月,健身长廊开放时间延长到21时;2014年8月,足球主题公园建成;2014年8月,体育场北广场毽球室外场地、羽毛球室外场地、广场舞场地建成;2015年8月,足球主题公园开放时间延长至21时;2018年7月,体育场内场塑胶跑道春夏季开放时间延长至21时。

  作为一座老旧体育场馆,省体育中心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投入了大量心血,购买了公众责任险,委托第三方专业单位对消防和电气设备进行年检和定期维保,场地、空调、音响、照明、消防、水电等各系统始终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场馆电子显示屏、公共视线开阔区域建成了宣传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口号、全民健身口号、全民健身小知识等,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增设了警务室,在重点区域加装了围栏、隔离墩和门禁系统,改造了消防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值班和巡逻……在省体育中心大院内,真诚服务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据统计,在省体育中心健身的人数,从之前的每年几十万人次,到现在的超过200万人次。省体育中心公益性场馆和场地从仅有一个300平方米的健身路径,发展到现在总面积超3万平方米的多功能、高规格健身圈;对外开放时间由部分时段开放,到全年无休,每天各场馆开放均在8小时以上,体育场、游泳馆等场馆更是超过了12小时。越来越多的市民养成了“想健身来省体”的习惯,省体育中心这一老场馆焕发了新活力。市民褚先生对省体育中心的转变深有感触:“当年捐建体育场的时候,我捐了三块钱,所以对省体还是非常有感情的。以前经常来这里看球,现在经常来这里健身,省体的转变我是看在眼里的。这也是我们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种方式吧。”

  新时代新周期,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省体育中心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于“为全民健身、体育赛事、城市体育公共活动提供满意服务”的功能定位,以“走在前列,打造一条龙、全方位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办人民满意的省体育中心”为新的目标任务,奋力开启改革发展新征程。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对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面对健身群众对“草根赛事”、健身设施、体育培训、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省体育中心紧跟时代潮流,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努力通过“智慧场馆”建设,开启“互联网+体育”的体育场馆新体验,迎接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省体育中心,一座45年历史的大型体育场馆,是山东体育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一朵光彩夺目的浪花,是山东体育事业砥砺奋进、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见证了我省体育人追求卓越、走在前列的勇气和决心,见证了人民群众关心体育事业、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怀。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省体育中心将传承老一辈“省体人”艰苦奋斗、求实敬业、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体育晨报 特约记者 谷保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